有11%法人買房,政府終於出手,但是這也只是打蚊子而不打老虎。
1. 現金買:不少法人用現金買,把這些資金洗白,政府明知而不去查資金來源,這四成貸款根本就對這些洗錢族,不痛不癢。
2. 自己買:法人左口袋賣右口袋,常見的就是惡意拉高房價,一來更好超貸,二來日後售屋時看起來賠、實際爽賺,政府明知也不敢查不敢重罰,搞不好都是自己好朋友在玩弄房價。
3. 超貸買:法人買屋有時會附帶肉粽串或廣告效應,也常見表價簽約、底價交錢、簽退折讓,當然為了同時拉抬房價、超低自備款、超貸、以及日後方便金主們假賠售倒貨、真獲利脫身,政府明知更不敢查也沒膽重罰,怕罰到自己人或政治獻金斷了。
4. 用公司名義移轉:法人賣屋常見的,就是移轉公司股權,所以你只是買賣一間小公司,價差自己桌下知道,但房屋並沒有明著移轉,自然沒有稅的負擔,偷天換日的本事,政府當然也很清楚明白,所以乖乖牌可能就暫時不這樣買住宅了,但多數是壞壞牌,根本也不太鳥你政府,有的還聽說用「紓困貸款」來炒房呢,對政府感謝得要死。
5. 其他貸款政策根本就鳥的要死,少0.5成不痛不癢,只是麻煩,貸款挪來挪去就輕鬆搞定。不要假裝打房,銀行早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。除非你是前兩戶已經貸滿滿,還要買第三戶來貸滿滿,銀行就會怕房價反轉而你破產法拍,那就有影響了。
6. 央行很怕房價下跌市場反轉,因為逾放比會增加,銀行就會倒楣。
7. 內政部在睡覺嗎?